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6-11 20:23:11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科技在孩子的环境周围无处不在,幼儿生来就对其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感兴趣,能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所渴望的。科学活动“弹性世界”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探索其中的奥妙,揭开弹性世界的谜底,从而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并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弹性物体的兴趣,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经验迁移应用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的材料:松紧带、橡皮筋、橡皮泥、海绵、弹簧秤、砝码、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线、纱线、编织绳、积木等。

2、家长和孩子共同材料:合金钢线一条(长约30厘米,制作弹簧用)、铅笔、带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一小片、硬皮纸盒、胶带纸、彩笔等。

3、教师事先了解有关弹性的知识背景(附后)。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试一试。

给幼儿各种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方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观察比较不同的物品在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1、将海绵、橡皮泥、积木分别用力捏一下,再松开手来,看一看它们发生的变化。

2、分别拍兵乓球、塑料球、木球,仔细观察哪一种球跳得高。

3、分别将编织绳、毛线、松紧带拉一拉,看一看哪根有变化。

4、用弹簧秤挂上重物(砝码),再取下,观察弹簧的变化。

二、想一想,答一答。

1、为什么海绵捏扁之后改变了形状,而手一松开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2、为什么兵乓球、塑料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而木球却跳不起呢?

3、为什么松紧带能拉长,而其它线却拉不长?

4、为什么弹簧秤挂上砝码后会被拉长,取下后又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三、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图1,同样一个皮球,轻轻拍球和用力拍球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观察图2,为什么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一些?

观察图3,弹簧秤挂上一个砝码后,弹簧被拉长了,再挂上另一个砝码,弹簧被拉得更长,为什么?

观察图4,用过大的力拉弹簧,使弹簧变了形,为什么弹簧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四、做一做、玩一玩。

1、拆装圆珠笔:教师可先示范一遍。让幼儿将带有一根弹簧的圆珠笔拆开,取出弹簧,体验圆珠笔在使用上的变化。装好弹簧后再试试,圆珠笔又变得方便使用了。

2、制作简易弹簧(见图5):将钢线沿着铅笔均匀地绕圈,绕完后将铅笔取出,即可得一条简易弹簧。试一试弹簧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3、制作弹弓(见图6):利用树杈、橡皮筋、合成皮革片等材料制作。

4、制作“魔盒”(见图7):利用硬皮方纸盒、弹簧、胶带纸、彩笔等材料制作。

五、找一找、议一议。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弹性的?

2、集体讨论: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发明家”,你还会用弹性物品(或弹簧)制造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五、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明制造其它有弹性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附知识背景资料:

一、什么是弹性?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改变形状,例如,竹竿受力会变弯(见图8),弹簧受力会伸长或缩短(见图9)。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在一定限度内,当外力消失后,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发生形变的物体就不能再恢复原状。

二、什么是弹力?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拉力,用手压弹簧,使弹簧缩短,手会感到弹簧对手有压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要产生弹力,不过有些物体的形变通常很小,不容易被察觉。用球拍击球时,拍和球都发生弹性形变(见图10),拍发生弹性形变,对球产生弹力,同时,球也发生形变,对拍也产生弹力。放在桌面上的书,压在桌面上,使桌面发生微小形变,发生形变的桌面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见图11),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可见弹力发生在互相接触,并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接触面垂直。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材料和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例如,射箭时,弓拉得越满,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箭就射得越远。

三、胡克定律

实验表明: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在1660年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超过了弹性限度,弹力就不再跟形变的大小成正比,而且物体也不再能恢复原状。

弹簧秤是根据胡克定律制成的,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秤量范围,不能用来秤量过重的物体,这就是为了防止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一、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二、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重点难点:

尝试寻找影子中有颜色的原因。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影子里的颜色》

二、葡萄汁、牛奶、醋、果粒橙汁

三、透明玻璃杯、磨砂玻璃杯、太阳灯若干个

四、各种水彩颜料、自来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

1.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他是怎么做的呢?

二、将幼儿分组,请他们自由挑选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想法。

1.你觉得怎么做能变出有颜色的影子?

2.请按你的想法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这样。

三、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在针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此处隐藏1347个字……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 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

2、 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

3、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 教师准备普通胶囊和装有铁球的胶囊于幼儿碗内,让幼儿操作观察比较,发现装铁球的胶囊会翻跟头,普通胶囊只在碗内滚动。

2、 幼儿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胶囊内放什么会翻跟头。

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胶囊内,让胶囊翻跟头,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并根据记录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胶囊内放入小铁球,会让胶囊翻跟头。

(三)再次实验操作,比较铁球与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儿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铁球与其它材料的差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结果。

小结:因为铁球是圆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胶囊内滚动、滚动时改变了胶囊的重心,引起胶囊翻跟头。

(四)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重心转移原理。

(五)拓展思维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运用重心转移原理制作的`物体。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我班幼儿朱立辉带来了一件“麦当劳”小玩具,一个翻跟头的小丑,小朋友都围住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玩。这时有个孩子问“它为什么会翻跟头,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朱立辉用手将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说是小丑身上有磁铁…怎样让孩子探究到这个科学原理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会翻跟头的胶囊》,主要是要他们探索物体重心的转移将改变物体的方向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重心的专转移将收受到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等的制约。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

2、 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

3、 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大中小的狗、帽子、围巾、棉衣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师出示大中小的狗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又有什么小动物来到我们小三班了?(狗)

内容

1、狗狗排排队

师:狗狗有什么不一样呢?(大狗、中狗、小狗)

师:那它们应该怎样排队呢?

请幼儿到黑板上来进行操作。

2、狗狗买帽子

师:这三只狗说,天太冷了,去超市买帽子吧。

师:到了超市,三只狗就开始抢着戴帽子,最小的狗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只耳朵。三只狗都急坏了。

师:谁可以给狗狗戴帽子呢?

引导幼儿说出:最大的帽子卖给大狗,最小的帽子卖给小狗。

3为狗狗买东西

师:超市里还有些什么呢?(围巾、棉衣)

师:我请小朋友来帮忙给狗狗们买围巾和棉衣吧。

请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大中小特征。

2、将图片投放到益智区。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设计评析】

进人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